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永嘉县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坚持把医保纾困作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监测预警、综合帮扶、清零排查三个方面持续发力,筑牢因病致贫返贫的“防火墙”,形成有效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实现“统筹+大病+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政策落实率、高额费用化解率“三个100%”,累计资助27330人,资助资金1257.18万元,累计高额费用化解64人,化解金额达64.93万元。
强化监测预警变“粗放救助”为“精准帮扶”
动态监测预警,筛选风险人员,精准研判因病致贫风险
充分利用医保结算数据库,动态监测高额医疗费用人员,依托县大数据平台,建成同户人员库69205人(含困难群众及其直系亲属),定期匹配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用于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医疗救助精准度大大提升。
主动上门核实,锁定帮扶对象,用手拉手带动心连心
平台推送预警信息后,乡镇(街道)及时入户走访,摸清有关情况,按规定办理临时救助,确保不漏一人,实现医保精准纾困、携手共富。目前,已推送高额医疗费用预警数据10089条。
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救助质效,将数能转换为服务能
创新建立“因病致贫返贫云防护系统”,做到返贫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县医保、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根据本单位职责在云防护系统里录入困难人员当年度已享受的救助金额,实现数据交流互通,防止部门多头补助、重复救助,有效提升救助资金使用质效。
强化综合帮扶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引导合理诊疗,降低就医成本,守住群众医保账户“钱袋子”
县医保局联合卫健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规范机构诊疗与转诊行为,合理控制医保目录外费用占比。今年以来,共计排查整改问题50余个,切实降低群众自付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落实部门联动,串联救助链条,织起部门协作防护网
对患重大疾病需长期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人员,在落实门诊慢特病、谈判药品等医保政策的同时,每月汇总相关基础信息并同步推送至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及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进行救助,已累计40人经预警后成功且及时纳入低保低边管理,实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事项全覆盖帮扶。
完善化解机制,实现多方救助,兜底困难群众难以承担的“费用之重”
建立高额医疗费用化解机制,困难群众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四重医疗保障”后,自负金额仍超5万元以上的,多部门定期开展化解工作,确保将自负金额化解至5万元以下,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已完成化解64人,化解金额达64.93万元。
强化清零排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精细排查医疗救助政策落实情况
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政策待遇落实、“两病”和门诊慢特病办理“一站式”报销结算系统运行等情况,逐项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努力实现困难群众各项保障政策应享尽享、应助尽助,发现政策断档等问题实时反馈整改,用主动作为免去困难群众奔波求助之苦。
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参保清零行动
建立医保参保信息比对机制,防止漏保、断保、重复参保等问题的发生,实现应保尽保。县医保局每月两次与县民政部门核对新增、退出困难群众信息,及时调整医保参保待遇,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不漏一人。今年以来,累计资助27330人参保,实现资助参保率100%。
主动提醒未享受人员申请医疗救助
对省外刷卡人员信息进行筛查比对,及时梳理未申请医疗救助的患者,通过乡镇(街道)网格实行点对点告知,及时将救助政策宣传到本人,确保救助工作及时有效,避免省外刷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漏报情况。今年1-9月,累计住院救助10655人次,救助资金2466万元;门诊救助28.69万人次,救助资金1623万元,用暖心提醒确保群众享受政府保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