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解答
医保课堂︱揭秘:DRG基准支付价格怎么来?
发布日期:2024-05-13 17:21 浏览次数: 来源:市医疗保障局 字号:[ ]




“DRG每个病组的基准支付价格一点也不合理,实际费用都会超出,就是为了控费!”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当下,这样的质疑声层出不穷,但这是对DRG支付方式很大的误解!每个病组的基准支付价格绝对不是“拍脑袋”而来,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测算而来。

从原理上讲,大数据原则和基本的逻辑告诉我们,一个地区需要住院的人员、疾病、住院费用,在排除正常的经济社会增长导致的费用增长以外,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同一种疾病的住院费用一般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从数据来源上讲,是全市一个统筹区,统计了同一个病组的历史花费金额,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从而得出每个病组的平均费用。

从时间跨度上讲,支付费用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变动等适时提高。

这样得出的价格一定是相对合理的,往往高于一些简单病例、低于一些复杂病例的实际费用。医疗机构认为不合理,一方面是理解错误,错把支付价格当成病组最高限价;另一方面是因为只讲所谓“亏钱”的病例,对于“赚钱”的病例三缄其口。对于医院来说,很可能会碰到一些超出支付标准的复杂病人,但也还会收治很多本身费用标准低于支付标准的病例。实际从医疗机构整体上来看,正常的合理费用是可以相对持平的。

DRG打包支付,不是胡乱控费,而是要控制对于患者来说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是要将医疗服务的目的从追求盈利扭转过来,以患者健康为导向,提供有质量且有必要的医疗服务。